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

可持續發展概念(孫寶麗)

 可持續發展的其中一個原則是指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發展的同時,又不影響子孫後代。
 而我在“農場狂想曲2”這遊戲當中,亦學了不少可持續發展的方法,令到農場無論在農作物,賺錢和所投放的資源方面,亦得到很大的進步空間,從而令到農場更加龐大、興盛…..
 首先,在種植農作物方面,農夫可向估值價格推理員查詢當時的價格趨勢的情況。如果是適合當時時節耕作的,農夫便可因應情況購買大量種子,例如小麥、番茄…..按它所需的養份作出灌溉。從而種植出高質素的農作物而賺取可觀的價錢,當它價格下降時,農夫便要慎重考慮當時的因素與情況,才可購買所需用品,以免損失慘重,令自己百上加斤。
 在賺錢計劃方面,農夫可飼養些禽畜來協助生產。如雞、羊、豬,牠們所生產的製品,所賺取的利潤亦非常高。比喻為小雞,農夫購買一隻小雞約50元,而豬和羊價格較小雞為高。牠們所生產的雞蛋、牛奶、和羊毛亦可售出可觀的價錢,從而令到自己的資金更加強大。
 在投放資源方面,把自己認為有把握的資源投方在那件事上,亦可令其資金增加。其實,除了以上因素重要外,在選擇地方耕作亦非常重要,因為每個地方的氣候、溫度和濕度亦不同,其偏差亦非常大,所以農夫必須在土地肥沃和溫和的天氣下耕作,才可種植出有良的農作物。
 我建議農夫可嘗試種植“有機農作物”,雖然平均成品上升,但可靠賺取的金額來彌保該筆款項。它既健康又有益,適合各階層人仕食用。
 另外,我建議政府可在經濟、社會和環境方面提供一些援助,令到他們減低所承受的壓力。
 在經濟方面,政府可資助他們發展農業。例如:提供所需的種子和增設更多的設施,如自動灑水器及可以以便宜的價錢售賣肥料給他們,令到他們所資出的費用亦較小。
 在社會方面,政府可設立些機構協助他們有足夠的渠道,發表個人意見,令到大家明白對方的感受。
 在環境方面,避免開發過多的土地,令到土地的面積減少,從而增加他們失業的機會。而且開發土地會造成嚴重的破壞和影響,大大損害子孫後代的利益。
 最後,以上便是可以令到農場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和目的。

第4週(25/5~31/5)孫寶麗

1.你會著重農作物收割次數,還是它的品質?為什麼?

答:我會比較著重農作物的品質,因為農產品的品質是決定售價的金額,如果一件農產品是高品質的話,自己所獲得的金錢自然會多,而已農產品的品質可以由自己把握的,只要提供足夠的水份和養份給它,它們自然生長得好,品質自然會上升。

2.種植時,你會先選擇農作物還是先選擇氣候?為什麼?

答:種植時,我會先選擇氣候。因為氣候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的主要因素,要農作物生長得好,就要選擇一些適合農作物生長的氣候,而每種農作物所適合的氣候都會有不同,所以要小心選擇,之後才選擇農作物。

3.你試過破產嗎?為什麼?

答:我試過破產,因為一開始的時候,不太清楚遊戲的玩法,而且又不知如何賺錢,所以只會買東西,最後用完了自己所有的金錢。

4.你會防止再次破產嗎?為什麼?

答:我會防止再次破產,因為破產會令自己從新開始賺錢,如果再次破產的話,即是表示自己的收支不太平衡,如果不清楚找出自己的問題,這只會繼續面臨破產危機。

5.在投資有回報之前,你會保留有多少備用資金?金額是多少?為什麼?

答:在投資有回報之前,我會保留有多六位數字的備用資金,金額是10萬,這是因為投資是一項高風險的賺錢工具,如果一旦投資失敗的話,自己都有足夠的資金從新開始,從事農產品來賺錢。

6.你打算什麼時候擴展你的農場?為什麼?

答:我打算自己擁有20萬元或以上的時候擴展我的農場,因為要買一塊地的金額大約是20萬左右,買一塊地來擴展自己的農場,這樣做可以賺取更多的金錢。

7.你有為你的農場定下發展目標嗎?那是什麼?

答:我有為你自己的農場定下發展目標,這是大量擴展自己的農場,買下一些地來發展。

第3週(18/5~24/5)孫寶麗

1.假如你種的農作物收成欠佳,你會繼續種植嗎?為什麼?

答:如果我種的農作物收成欠佳,我會繼續種植。原因很簡單,這是因為農作物收成欠佳只是由於自己的種植方法有些不當,只要清楚找出問題,再想出解決方法,如水份和養份出現不足的情況下,農作物收成都會不好的,只要把問題解決,農作物收成自然會變得好。

2.如何發掘提升農產品的品質方法?

答:農產品的品質是決定於農作物的種植方法和過程,如果在種植的過程中,農作物的水份和養份各方面都十分充足的話,農作物就會生長得好,這樣下去農產品的品質就可以得到提升了。

3.現時,你最擅長種植哪一種農作物?為什麼?你掌握了什麼技巧?

答:現時,我最擅長種植的是小麥,因為小麥是我經常種植的農作物,方法簡單快捷,只需要提供足夠的水份和養份,小麥就會生長得好好。而且小麥到了能夠收割的時候比較容易辨識出來,所以種植得多,掌握到的技巧自然會多。

4.當你掌握了某種農作物的種植技巧後.你會選擇繼續種植它,還是嘗試種植另一些新的農作物?

答:當我掌握了某種農作物的種植技巧後,我會嘗試種植另一些新的農作物,原因很簡單,如果自己懂得和掌握到越多農作物的種植技巧,售出的貨品種類就會越多,最後得益的是自己。既然自己掌握了某種農作物的種植技巧,何必不去嘗試種植另一些新的農作物,可能會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5.你會選擇把家畜製成罐頭出售,還是繼續繁殖出售其副產品?為什麼?

答:我會續繁殖出售其副產品,因為其副產品的產量是十分豐富的,可以在短時間內製造其副產品,如果把家畜製成罐頭出售的話,只能獲得一個產品的金錢,而且家畜長大的時間長和飼料也耍很多,得到的回報比較少,所以繼續繁殖出售其副產品是一個好做法。

6.你會經常留意市場價格的浮動.再決定生產什麼農產品嗎?為什麼?

答:我會經常留意市場價格的浮動,再決定生產什麼農產品,這是因為這種做法可以令自己獲得更大的回報,生產一些市場價格較高的產品,比起生產其他農產品所獲得的金錢會更多,這樣做可以令自己的財產增長得更加快。

可持續發展的概念(鄧林林)

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發展的同時,並沒有損害後代的利益,以及能滿足他們的需要為原則。

在「農場狂想曲2」中,為保持農場能維持生產,須保留一部分的資產作為備用資金的一部分,因為有時會有天災人禍,如海嘯,使到農作物受到破壞,導致農作物數量和品質嚴重下降,雖然能夠出售出物,但售價已經嚴重下降,引至嚴重的虧損。另外可以考慮農作物的售價從而決定種植哪種農作物,因為售價高的作物能縮短回本期,反之,售價低的農作物會延長回本期,甚至使到破產,再者,可以嘗試飼養利潤較高的牲畜,如:雞,一方面能降低破產的危機,另一方面便是有足夠的資金去擴建農場,成為「農場大亨」。

現實世界中,使農場能夠長期維持生產可從環境、經濟及社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,而最簡單可持續發展農場的例子便是有機農場。

從環境方面去分析,就以香港的有機農場作例子,有機農場主要位於香港北方的農地,面積會較一般的農場為大,土壤會較為肥沃和排水能力較高,另外,有機農場大多在平緩的低地,土壤較厚,因為有機農場是粗放式農業(耕地面積大,勞力投入量小,每單位土地的投入和產出量低) ,須大量土地作生產,另外,有機農場只會施有機肥料,所以須要肥力較大的土地,最後,平緩的低地土壤會較肥沃,所以適合有機農場,綜合以上的論點,這樣有機農場便可持久不斷地生產。

從經濟方面去分析,雖然有機農場能透過售出農作物賺取營運資金,但由於租用土地須要大量金錢,政府可向這些農場發出緩助,例如以補貼的方式向有機農場提供緩助,使他們能夠繼續營運下去。

從社會方面去分析,現今香港市民開始認識有機蔬菜,但由於政府沒有一些渠道向市民推廣有機蔬菜,所以加強這方面的宣傳,使有機農場能可持續發展下去。